沙埕湾台风(关于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新利18平台-ios/安卓/官网首页/app下载
机床铸件

沙埕湾台风(关于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

沙埕湾台风(关于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

关于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

2006年8月10日下午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最低气压920百帕,近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创下了多个中国第一,堪称中国的“台风之王”。

[编辑本段]简介

持续日期:2006年8月5日—2006年8月11日(以日本气象厅的数据为准)

最大强度:超强台风(中央气象局) 五级台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主要影响地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冲绳

中心最低气压:915hPa(维持5个半小时,最近时距离浙江省海岸线80公里左右)

十分钟最大平均风速:195km/h(105kts)

一分钟最大平均风速:260km/h(140kts)

经济损失:194.42亿元人民币

确认死亡人数:458

[编辑本段]主要特点

强度大

据历史资料显示,“桑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低于1956年第12号热带气旋“Wanda”(温黛)登陆时的923百帕,成为50多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同时,“桑美”也成为我国台风强度重新分级后登陆的最强台风。

“桑美”强度大,因此它登陆后,周围的风力特别大,它带来的区域性大风强度打破历史记录,登陆前后17级风圈半径达45公里。8月10日至12日,浙江沿海、福建北部沿海以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内陆大部地区出现了8~10级大风,其中浙江东南沿海和福建东北部沿海部分地区的风力有11~12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4~17级;福鼎市8月10日17~20时连续3小时阵风风速超过40米/秒。浙闽两省观测到的最大风速均打破了两省极大风速的历史记录。另外,江西东北部(包括鄱阳湖湖面)也出现了6~8级大风,局部地区风力达9级。

后来,温州鹤顶山风力发电站测得的81m/s的阵风记录被中国气象局承认,这也成了有确实记录来中国大陆地区的最大风速,足以可见超强台风“桑美”的强度。

雨量大

浙江省从10日5时开始降雨,,暴雨区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地区,累计雨量大于100mm的站点有33个,大于200mm的有13个站点,大于300mm的有9个站点,大于350mm的有4个站点:分别是苍南昌禅466mm、金乡379mm、玉苍山377mm、矾山369mm。截止10日20时,100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3512平方公里,200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为509平方公里,300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为113平方公里。10日晚上,在“桑美”登陆时,温州有记录的过程最大增水是3.58米,实际最高的潮位是6米出头,与最后的潮位预测相差60厘米左右!

最“标准”的台风

“桑美”在地图上画出一条几乎笔直的斜线,直扑闽北浙南而来。它一路“疯长”,迅速发展成为风力不小于17级的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惊人的60米/秒。“桑美”有几个特点:强度强,移动速度快,结构紧密,“个头”小但台风眼十分清晰。“桑美”具备了台风的一切显著特征,是十分“标准”的台风。

移动速度快

“桑美”于5日晚上在关岛东南方的洋面上生成之后,以27.3km/h的速度快速移动,并且成为超强台风后移速增大到30km/h。在整个台风生命史中,始终保持这种快速移动的台风并不太多见,特别是如此强的超强台风一直持续如此快速移动更为少见。

转移人数多

“桑美”登陆前,各地政府都进入了紧急状态。浙江省全省灾前转移989937人,其中温州转移509708人,台州转移285606人,丽水转移17216人,舟山转移25820人,宁波转移89480人,绍兴转移29409人,金华转移25002人,嘉兴转移1744人,湖州转移5952人。沿海地区回港避风船只共34313艘。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透露,“桑美”登陆点所属地温州此次人员转移人数已达到历年最多,远远超过2005年台风“麦莎”前转移的33万人。但是还是有很多渔民坚守着自己的家园,而这些渔民最后几乎全部遇难。

据了解,福建省安全转移人员56.9万人。

第一次进入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

为了更好的做好“桑美”气象服务,减少损失,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于8月10日上午9时30分签署了《中国气象局台风应急响应命令》,宣布浙江、福建省气象局和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进入台风一级气象响应状态。据了解,这是我国气象部门第一次进入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

按照规定,在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下,以上各单位将实行24小时重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台风状态;浙江、福建气象局每日4次向中国气象局报告工作情况;国家气象中心每1小时报告台风定位、警报预报消息,每3小时组织与有关省(区、市)气象局会商。

[编辑本段]形成历程及路径

生成

2006年8月初,西北太平洋海洋上几乎遍布着热带扰动。最早发展起来的是位于日本列岛东南硫磺岛以东近千公里的扰动90w,紧随其后的是位于关岛东南的99w和台湾以东海域的91w。其中99w就是后来的台风“桑美”。这3个扰动早在8月2日后就先后发展,其中99w早期活跃于近赤道海域,并在发展中向西北移进。

“桑美”生成3小时前太平洋上的卫星云图8月4日,90w与99w率先发展,并在当天相继被日本气象厅(简称JMA)升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以下简称JTWC)则在8月5日上午就将99W升格为热带风暴。而后JMA在当天20点做编号处理,其中90w被命名为“玛利亚”(Maria),编号0607;99W迟半小时,编号0608,命名为“桑美”(Saomai)。第二天(8月5日)下午,91W被命名为“宝霞”(Bopha),编号0609,三台追逐正式开始。

“桑美”移动路径图发展

“桑美”形成后12小时,大致都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偶有向北偏西方向移动。8月6日凌晨,“桑美”以热带风暴强度横过关岛,上午8点位置在13.8°N 144.2°E。8月7日凌晨,“桑美”逐渐横过北马里亚纳以西,并向琉球群岛移动。8月7日5时,“桑美”达到强热带风暴。之后“桑美”对流日益强盛,并有发展中心密集云区的趋势。8月7日14时,桑美增强为台风,在之后的1天多,“桑美”的强度被中国气象局一直定在35m/s,发展比较缓慢。

8月8日,“桑美”开始出现向西北偏西移动迹象,进逼琉球群岛。“桑美”的增强速度虽然没有明显提升,大体维持气候平均值,但依然在当天被JTWC升格到二级台风。“桑美”环流开始紧缩,同时低层风眼开始显现,对流日益强盛,核心区紧密,眼墙进一步巩固,是一股环流半径在300~400km的中型热带气旋。

8月8日夜间,“桑美”逐渐进入130°E线,此时“桑美”的环流进一步缩紧,眼墙结构建立完整,低层风眼清晰。良好的环境使得“桑美”在进入8月9日后高速增强。8月9日凌晨到上午,“桑美”风眼逐渐打开,随后中国气象局提升了“桑美”的强度,达到40m/s。之后“桑美”风眼继续清晰化。8月9日11时,中国气象局将“桑美”升格为强台风。9日中午“桑美”进入24小时警戒线,中国气象局以及浙闽两省气象台开始改发强台风警报,。就在台风消息发出仅仅几个小时后,8月9日18时,“桑美”被发出紧急警报,此时“桑美”已经成为一股55m/s的超强台风。两省三防办发出紧急通知,气象台在晚上不断发出紧急警报,提示沿海渔船回港避风,并对海上渔排人员强制撤离,两省撤离了过150万的位于危险的人员,其中浙江撤离了近99万人口。

“桑美”加强为超强台风登陆前不久

8月9日夜间,“桑美”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60m/s的超强台风,JTWC也给出当年度的封顶强度140kts--五级台风。“桑美”在9日夜间以西北偏西的移向从琉球群岛南部通过,9日21时,桑美位于中国钓鱼岛以东近百公里的海面。

8月10日16时30分,距离“桑美”登陆50多分钟,苍南霞关录得68m/s(破浙江省极大风速历史记录为59.5m/s,由2005年第15号强台风“卡努”造成),气压938.2hPa,平地福建台山录得70.8m/s,而福鼎合掌岩8月10日17时10分录得风速75.8m/s,成为了福建最高风速,中国第二风速,仅次于1962年9月1日香港大老山测得78.9m/s的台风极大风速值(由另一热带气旋“温黛”造成)。

超强台风“桑美”正在闽浙边界附近登陆

登陆

在8月10日17时25分登陆苍南马站的那一刻,“桑美”暴怒了!

她将在海上所积蓄的能量全部爆发出来了!当天是农历七月十七,适逢农历七月天文大潮期,“桑美”在这天登陆,很有可能出现我们常说的风、雨、潮“三碰头”,破坏力极大。(最大潮出现在12点,桑美在5点25登陆,风暴潮威力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昏天暗地,此时的苍南俨然成为了一个地狱!风在天地间呼啸着,雨从四面八方打来,温州鹤顶山风力发电站测得的81m/S阵风!海军护卫艇遭遇“桑美”,测风仪超出强度全部失灵,所有的测风仪都到达了上限75m/s!“桑美”很小的环流意味着巨大的气压梯度,苍南霞关16时左右录得气压963.6hpa ,16时30分录得气压938.2hpa, 那么半小时至少降压25.4hpa!海浪在狂风的推动下也变得疯狂,此时的避风塘在“桑美”强大的风暴潮的攻击下显得不堪一击,人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在渔船上的人们纷纷逃离,避风塘内的渔船象一张纸那样被风所撕碎,一艘接一艘的沉没,很多人甚至在没来得及逃离的情况下随着渔船一起沉没!

狂风不单单让避风港里的渔船沉没,而且还让浙江省的沿海地区的电网完全瓦解!已知华东全网共出现四回五百千伏线路跳闸,六回二百二十千伏线路跳闸,三十二回一百一十千伏线路跳闸,浙江、福建各有一座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全停。温州的苍南、泰顺、平阳三个县较大范围停电。

鳌江水位已达7.8米,超过警戒水位1.8米!南麂岛掀起十米巨浪!所谓的防风设施被狂风暴雨一件件的剥下,所有楼房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福鼎倒塌房屋8万多间,损坏房屋12-15万间。

“桑美”过后,苍南一片狼藉。在人们信赖的避风塘,近23%的船只沉没,树木被连根拔起的多不胜数。全市7万多口渔排网箱全部被毁;福鼎沿海20公里之内没有一间房屋幸免于难。

消散

登陆后不久,“桑美”减弱为强台风,8月10日19时移入福建省福鼎县境内,10日23时穿过福建北部,7级风暴圈半径100公里,10级风暴圈半径30公里,11日2时减弱为热带风暴并进入江西省,11日5时中心气压为99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即20m/s,11日9时减弱减弱为热带低压(弋阳县境内),11日16时移到新建县,12日凌晨从江西瑞昌移至湖北省阳新县,8月12日早上8时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编辑本段]影响

台湾

台湾中央气象局于8月9日凌晨2时半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并于同日早上11时半发出针对台湾北部与东北部之陆上台风警报。傍晚扩大范围(包括苗栗以北、宜兰以北、马祖)但因桑美快速移动,预测带来的风雨威胁时间不长,而且云团紧密且集中在暴风圈内,只有掠过圈内的台湾北端8月10日早上有较大强风阵雨而已(台北7级阵风、雨量76毫米;新竹8级;基隆6级、雨量31毫米),于下午2点半解除本岛陆上台风警报(只余马祖)并在晚上11时半解除所有警报。

航空影响方面,港龙航空延迟8月9日的3班香港—台北航班,长荣航空8月10日台北起飞的航班有不同程度的变动,而马祖8月10日的对外航班全日暂停。

福建省

于8月8日下午发布沿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8月10日清晨5时改发橙色信号并在同日上午10时20分发布红色信号;截至8月10日12时,全省海上3万6千多艘船只已回港避风,全省安全转移人员62万人。

桑美中心8月10日16时15分到达福鼎市台山岛,中心附近最大阵风达19级,24小时降雨量达250至300毫米,局部雨量超过350毫米。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记者梵荣采访时需抱树并声嘶力竭地作现场播报。

福建省气象台于8月11日早上解除台风警报。

浙江省

浙江省气象台于8月8日下午发布沿海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晚上发出橙色信号并在8月10日晨7时发出红色信号;11时省防汛办基本确定在温州(苍南霞关—乐清湾两地间)登陆。

温州市已在8月10日早上分别发出台风(7点)与风暴潮(11点)红色预警讯号;截至8月10日17时,宁波、温州、台州、丽水、舟山、嘉庆、金华、湖州等9个沿海地区已转移危险地带人员989,937人,回港避风船只共33,727艘。温州开往深圳、海口、重庆等往南方向的部分飞机航班停飞。

桑美下午5时25分在浙江省温州苍南县登陆,省气象台称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超过1956年8月1日午夜登陆象山石浦的5612号热带气旋“Wanda”【温黛】),在苍南县霞光测得最大阵风68米每秒(破全省最高阵风纪录),但温州市区风势并不大。截至8月10日20时统计数据,温州三个检测站点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其中苍南县云岩为357.4毫米,昌禅为466毫米。

浙江省气象台于8月11日早上6时05分解除台风警报。

上海市

受台风与天文大潮结合影响,市防汛资讯中心在8月10日上午10时半历史首次发布本黄浦江苏州河口潮位蓝色预警信号。黄浦江沿线8月11日再出现较高潮位,上游米市渡潮位超过3.5米的警戒线0.17米;由于沿江单位提前关闭挡潮闸门,上海没有发生潮水倒灌。此大潮汛将持续至13日,但期间气候与民生影响甚少。

江西省

10日10时开始24小时统计,省内有6个县市出现7至8级大风,上饶、鹰潭、抚州三市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金溪、资溪出现大暴雨。同时间雨量以抚州市金溪县何源140.2毫米最大,全省有15个站点6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

8月11日统计全省各水运港口(上饶、南昌、九江等湖滨市县)共停运航班482艘次,回港避风船只4423艘;转移人口3万余人。

日本

冲绳县在8月9日早上在热带风暴“宝霞”过后再次发出大浪警报,警报扩展至本岛、久米等大部分冲绳岛屿与鹿儿岛县奄美南部,并预计带来100毫米雨量。当天早上那霸机场有161班国内外航班取消,约22500名旅客受影响,并有旅客滞留,晚上8时8分,在暴风圈内的宫古岛录得阵风24.9米每秒,浪高10米,至8月10日早上9时解除所有警报。

[编辑本段]损失

死亡、失踪人数以官方公布(新华社、中新社新闻稿件)为准。

浙江

桑美登陆温州市苍南县,为该县带来重大破坏,18日晚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统计死亡193人,失踪11人。18个县(市、区)的325个镇受灾254.9万人,倒塌房屋3万9千间,经济损失127.37亿元。

苍南县平均雨量超过300毫米,千多间屋倒塌,四成乡镇(大部分为沿海城镇与苍南、泰顺等登陆地区)电话通讯中断,影响地区并出现大面积停电,30万亩稻田淹浸。其中金乡镇河尾洋村一幢钢筋混凝土两层房10日下午5点左右塌下,屋内47名村民41名死亡。

陆路交通方面,56条公路因水淹、塌方、结构损坏和局部路基冲毁而一度中断,集中在温州及丽水地区。截至8月11日11时仍有48条仍未恢复交通。

苍南县的供电服务于8月31日全面恢复正常。

福建

据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3日18时统计,省内14个县市、164个乡镇受灾,死亡233人,失踪144人,受灾人口145.52万人,倒塌房屋3.27万间,农作物受灾6.88万公顷,成灾4.423万公顷,直接经济总损失63.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7.86亿元。

福鼎市17个乡镇普遍受灾,受灾人口43.5万,转移15万人口;有1万多间民房被摧毁,另8万多间民房部分受损,全市7万多口渔排网箱全部被毁,全市损失31亿元;全市2600多艘渔船沉没600多艘。

福鼎、霞浦、柘荣、福安、宁德市区因线路跳闸引致大面积停电,福鼎市、柘荣县供电全停。福鼎市内建于唐朝咸通元年之佛教名寺资国寺,其20多间木结构建筑几乎全部倒塌。

陆路交通方面,同三高速公路福州通往福鼎段已关闭,宁德市对外交通停止。航空方面长乐机场13个进港航班、12个出港航班被迫取消,直到11日上午航班才全部恢复。海航方面,福州港、福州马尾琅岐码头停航,马尾—马祖“两马”航线停运。

沙埕港死亡、失踪人数问题

据沙埕镇镇长廖天生介绍,在台风来临前,沙埕港共有万多艘在近海作业的外地与本地渔船避风。然而很多渔民仍留在进港避风的渔船上。这里的许多渔民都习惯守在船上开机避风。桑美登陆时风力达到17级,出乎很多人意料,故造成数以千计的渔船沉没和毁坏,许多人因此死亡或失踪。

沙埕镇镇长在8月13日中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是次风灾有1万多艘船在沙埕镇所属的沙埕港避风,1000多艘船只被损坏,留在船上的船员和渔民死亡、失踪较多。截至8月13日22时在沙埕港海难发现97具遗体,其中27具属外地无法确认身份。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表示从8月12日上午开始,在沙埕港海域进行海上大搜救,并组织沿岸群众协助观察,要求一旦有搜救对象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8月14日开始驻闽海军派出四艘舰艇主动配合福鼎市政府参与搜救工作,至8月14日22时统计,在沙埕港海域搜救到148具尸体,其中福鼎籍57人,霞浦籍22人,外地无法确认身份的69人。但在8月14日中午新华社发的稿件称:同一截止时间,福鼎市遇难人员上升到178人,其中打捞上岸的海上遇难人员155人,另还有94人失踪,并声称“这是福鼎市政府对外公布的最新资料”此稿件的海上遇难人数与早上中新社之口有些微出入;该稿件并引述福鼎市副市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蔡梅森介绍说,仅8月14日一天在沙埕港海域就打捞出59具遗体。

而香港、美国部分媒体报道沙埕港死亡数字远超过官方公布之数字,内地网民在一些主要论坛如百度的“台风吧”、“桑美吧”或其他讨论区皆留下不少声讨贴子。据8月14日香港《太阳报》引述不愿透露姓名之福鼎市政府官员昨(13日)午透露死亡人数已过200人,而综合相关报道称不少网民指出沙埕镇已有近千艘渔船被打沉,已捞出500多具尸体,死亡人数很早就该达1000多人,与现在新华社公布的死亡(尤其是失踪)数字有很大差距,官方更新数字的速度也变慢之下,直指有官员与官方串通隐瞒实情,地方媒体也不敢说真话引致当地灾情不被关注。

网民指沙埕港在风暴登陆前已集附近八个镇的渔船前来避风,自风暴登陆的翌日在小白鹭沙滩上已有尸体浮出;尸体能被认领的才能打捞上岸,未能认领的只能用绳子系在海边处,或在附近草草埋葬;码头发臭堆满的尸体也未获处理,并直斥当地官员把前来检查之上级领导与央视记者请到酒店大吃大喝,8月15日《太阳报》引述防汛指挥中心官员回应并无此事,并指省委书记在救灾现场以面包充饥。

而需注意的是:新华社8月15日早上一份讲述福鼎沙埕港灾区的特稿中提到:“而据遇难者亲属的自发的统计,遇难人员保守估计也有1千左右”但没有广被引述。

而至8月21日20时,福鼎市政府表示死亡人数已提升至219人,其中打捞上岸的海上遇难人员190人(其中福鼎籍76人,外县和未确定身份的114人),陆上遇难28人,另有72人失踪,仍有94具尸体无人认领。

而宁德市民政局截至17日12点的死亡人数是227人(其中已确定为本市身份的128人,无法确定身份的99人)宁德市因灾失踪人口157人。要注意的是同稿中还称据宁德市下辖的福鼎市提供截至8月16日22时,福鼎市海难遇难人数是208人,其中打捞上岸的海上遇难人员180人。

江西

南昌进贤县因灾2人死亡1人伤。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抚川市临川区、金溪县、资溪县等5县与南昌市遭受了严重洪灾。临川区11日9至13时雨量达200毫米,南昌县广福镇6小时高达218毫米,为数十年未遇暴雨。抚川市几乎所有陆地被水淹没,周边200万亩中晚稻都被淹,金溪几乎所有水库渠道被冲毁。

8月11日不完全统计,全省抚州、宜春、南昌、上饶等4市18个县(市)16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8万人,倒塌房屋566间,农作物受灾70万亩,绝收57000亩,直接经济总损失3.48亿元。

[编辑本段]后记

“桑美”这个名字来自越南,意为“金星”。因2006年的超强台风“桑美”严重影响了中国东部沿岸地区,造成了194.42亿元的巨大损失。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决定把“桑美”这个名字退役。

“桑美”这个名字现由“山神”替代。

沙埕港的历史

明末抗清英雄张煌言(苍水)曾三次到达沙埕港。清光绪三十二(1906)年沙埕港开埠。沙埕港港道长40公里,宽约2公里,水深无礁,久不淤积,不起风浪,航道稳定,为闻名的天然良港。早年,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曾把它列为三大渔港之一。这里距台湾基隆港142海里,总面积为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陆地面积的10倍。省道沙(埕)吕(峡)线直达市区与104国道福鼎段衔接,万吨巨轮进出不受潮汐限制。由于沙埕港阔水深且有群山庇护,台风季节,港内外风力相差4级,可避12级以上台风,是渔船、客货轮船的天然避风良港。沙埕镇处港湾中心,经贸活动繁荣,是福鼎最大渔区集镇、渔业主产区,外海台山渔场资源丰富,是闽东主要渔场之一,盛产黄鱼、带鱼、鳗鱼、墨鱼、虾、梭子蟹等。1992年至1995年,沙埕镇先后被省批准为对台贸易点、对台劳务输出点和台轮停泊点,使沙埕成为闽东沿海地区对台进出贸易活动和近洋劳务输出的重要港口。

除了“利奇马“,世界上都有哪些台风被除过名?

台风是一种不容小觑的自然灾害,台风迎来会诱发暴雨、洪涝、泥石流、风暴潮等次生灾害。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称为台风,据科学家研究,台风释放的能量功率相当于全世界发电功率的200倍。那么你知道史上哪些台风的破坏力很强?

沙埕湾台风(关于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

台风,指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东南部形成的强大风暴;飓风则指产生于大西洋、加勒比海和东北太平洋的风暴。如果台风形成于北半球,则逆时针旋转,如果形成于南半球,则顺时针旋转。在印度洋和澳大利亚沿岸,顺时针旋转的风暴非常常见,而形成于大西洋盆地的反向旋转飓风却十分罕见。下面盘点的是史上最强劲、持续最久的九场台风。

台风梅姬于2010年10月18日在菲律宾登陆,是有记录以来登陆菲律宾风速最高的台风。梅姬,在韩语中为“鲶鱼”的意思,最强时风速每小时达241千米,据JTWC指标,这一速度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相当于超强台风。热带气旋速度必须达到每小时118千米,才能被称之为台风,而超强台风梅姬造成菲律宾和台湾地区69人死亡。

维拉,是史上最致命台风之一,于1959年九月底席卷日本,造成5098人死亡,4万多人受伤。维拉破坏性之大,主要因台风造成名古屋附近伊势湾洪水严重泛滥,与其每小时305千米的强劲风速联系不大。巨浪摧毁了防波堤,庄稼、马路、铁道全都付之一炬,150万居民无家可归,痢疾大范围爆发,坏疽和破伤风也随之而来。此外,维拉带来的这场灾难,促使了日本富士山雷达系统的建立,用以预期未来的重大风暴。

沙埕镇的乡镇概况

沙埕港是我国东南天然良港之一,港道两岸高山对峙,山高一般在300米以下,最高700米,港口宽一海里左右,在南镇鼻与虎头鼻之间,湾口朝向东南,其东有北关,南关两岛为天然屏障。沙埕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25'、北纬27°10',港区有省道沙吕线直达城关,与国道104线相衔接。陆路距福鼎城关45公里、距宁德223公里、距温州195公里。水路距温州81里、距福州125里、距上海361里、距基隆港142里。沙埕港湾狭长弯曲,宽约370米至1758米,伸入内陆达36公里,水深大部分在15米以上,最深50米,水域稳静而不淤,系弱谷型基岩港湾岸。潮汐属正规半日潮。据文献记载:1904年最高潮位为11.9米。由于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于是陆源物质进入港湾后多被带走,且岸线与岸坡较稳定,港道内数十年来无明显的冲淤变化,港内的建筑物未见塌方、滑坡等现象发生。由于港阔水深且有群山庇护,故沙埕港成了天然的避风港,通常能避12级强台风。港口外锚泊地最深处在北关岛附近,进港的主航道在南关岛以东,一般情况下,万吨轮船可抵达金屿门,5000吨轮船可抵长屿,500吨轮船可抵内港八尺门。 ​

宁德港的介绍

宁德港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处于东经118°32′-120°44′、北纬26°18′-27°40′之间,全市海岸线长878公里,约占福建省的1/3,从北至南天然港湾有沙埕湾、牙城湾、里山湾、福宁湾和三都澳等港湾,水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这些港湾水深港阔、不冻不淤、“口小腹大”、避风条件良好,宁德港拥有深水岸线110.36公里,其中沙埕和三都澳可供建10-50万吨级泊位。宁德港是福建省沿海港口的重要组成部份,宁德港分为三都澳港区、赛江港区、三沙港区、沙埕港区等四个港区,16个作业区,是对台“三通”的重要口岸。

宁德港的地理位置

宁德市俗称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处于东经118°32′~120°44′、北纬26°18′~27°40′之间,我国大陆黄金海岸线中段和西太平洋航线的中点,介于我国最发达的长江和珠江两个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处在福州与温州两个发达城市中间,与台湾隔海相望,至基隆港仅145海里。作为福建“北大门”的宁德,既是祖国东南沿海大通道的重要区域,也是连接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是于2000年撤地设市的新兴港口城市

这里山海兼备,物产丰饶,既是一个人文荟萃之地,又是一块投资兴业的热土。改革开放以来,宁德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奋力开拓,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今日的宁德正乘着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强劲东风,发挥独特的区位、港口、资源和后发优势,全力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

宁德市辖区拥有有沙埕湾、牙城湾、里山湾、福宁湾和三都澳等港湾。全市海岸线长878公里约占福建省的三分一,水域面积4.45万平方公里,拥有深水岸线110.36公里。是福建省沿海港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德港分为四个港区,分别为:三都澳港区、赛江港区、三沙港区、沙埕港区,共十六个作业区。 ①潮位:潮型正规半日潮;最高潮位4.59 m;最低潮位 -3.29 m;平均海面0.56 m;平均高潮位3.32 m;平均低潮位 -2.21 m;平均潮5.52 m。

②潮流:宁德港属半日潮,呈往复流,属强潮海区,潮差大,潮流急,且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最大涨潮流速1.4米/秒,流向为西北向;最大落潮流速1.9米/秒,流向为东南向。

③波浪:宁德三都澳港区属半封闭海湾,湾口大屿至牛角坡水域宽度3公里左右,口门偏东南向开敞。港内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四周陆域均为海拔300米以上的山脉所环抱,外海波浪难以从口门直接传入湾内,是公认的天然避风良港。根据规范用小风区法推算50年遇波要素:H1%=2.31米,T=5.0秒,波向东向。 宁德港现有港口设施主要分布于宁德市的三都澳、赛江、三沙及沙埕等四大港区。宁德港是福建省沿海港口的重要组成部份,宁德港分为三都澳港区、赛江港区、三沙港区、沙埕港区等四个港区、16个作业区,是对台“三通”的重要口岸。现有大小码头泊位74个,其中5万吨级码头1个,万吨级码头2个,3000吨级4个,500吨级及其千吨级泊位29个;一类口岸1个(城澳、白马作业区及三沙港区),二类口岸6个(沙埕、姚家屿、三沙、赛岐、三都、漳湾)。

沙埕港区:沙埕港区沙埕作业区内现有1994年建成的高桩梁板结构式码头泊位一个,设计靠泊能力为500吨级,设计吞吐能力为4万吨/12万人次;八尺门作业区内建有高桩梁板结构式码头一座,设计靠泊能力为500吨级;杨岐作业区建有高桩梁板结构式码头一座,设计靠泊能力为1000吨级;其余为中石油、中石化、煤炭等部门建有码头若干,其靠泊等级均为500吨级以下。

三沙港区:该港区现有三千吨级客货泊位一个,年设计吞吐能力为货5万吨,客13万人次,港内现有2000平方米综合办公楼一座,仓库1000平方米,堆场5000平方米,配备40T吊机一台,5T叉车一台,3T叉车一台,1.5T叉车一台,16T、8T轮胎吊一台,于1996年投产。其余为中石油、中石化、渔业公司等部门建有码头若干,其靠泊等级均为500吨级以下。

赛江港区:赛江港区赛岐作业区港务部门有500T级泊位2个,300T级泊位1个,设计吞吐能力计22万吨。港内现有仓库面积1100平方米,堆场2600平方米。配备16T吊机1台,5T吊机1台。其余水平运输机械由地方搬运队所有。另中石油建有油品码头1000吨级一座,正丰等公司1000吨级以下码头若干座;下白石作业区现有港务3000吨级公共泊位1个,3000吨级滚装码头1个,综合办公楼1座774平方米,仓库一座1730平方米,堆场5900平方米,配备25T门机一台,16T吊1台,8T吊1台,3T叉车3台,移动式皮带机9台,固定式皮带机140米。

另有修造船厂栖装码头若干座;该港区货主码头集中,是小宗货物的集散地,且规划中的温福铁路在此设有车站,是我市重要港区之一。

三都澳港区:三都澳港区漳湾作业区:漳湾作业区现有港务公共码头3000吨级趸船浮码头泊位1个、1000吨级突堤式码头一座,仓库3055平方米,堆场5500平方米,集装箱堆场约2000平方米。配备40T门机及35T固定吊机各一台,16T吊机2台,8T吊机2台,3T叉车5台。设计吞吐能力为20万吨/1万标箱。中石化在田螺建有3000吨级油码头一座。

城澳作业区:城澳作业区是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城澳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2004年主体工程已通过验收并投入试生产,岸线长192m,码头结构形式为高桩梁板式,前沿水深11.5m以上(最低潮位),码头平台192m×30m,栈桥84m×9m×3座,后方陆域47692㎡,其中集装箱堆场11057㎡,件杂货堆场10078㎡。可靠泊万吨级全集装箱船和2万吨级件杂货船;设计年吞吐能力50万吨,其中集装箱16万吨(2万TEU)、件杂货34万吨;相应配套建设港池、航道、锚地、装卸机械、堆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消防、环保、生产和辅助生产等设施。城澳5000吨级滚装码头正在建设中,预计2007年完工。

白马作业区大唐电厂5万吨级煤炭码头和3000吨级重件码头已建成投产。

三都澳港区内还有5个万吨级砂石专用生产泊位。 一航道

宁德港三都澳口东冲水道宽3公里,口内主航道被鸡公山和荷叶礁分为两部分,东西水道宽各1.5公里,主航道水深30-115米,无碍航暗礁,水道优良,50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港。

出东冲口进入台湾海峡国际航线,航程仅30海里。

进东冲口至各港区航道情况如下。

沙埕湾台风(关于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

① 进出城澳航道

从东冲口引航检疫锚地经鸡公山东侧到城澳万吨级多用途码头,长约14.8公里,水深大于22米,天然水深可满足20万吨级船舶通航。

②进出漳湾航道

漳湾岸线进港航道局部航段不够理想,航道从口门至码头长约32公里,其中从湾口至三都岛东北侧的灶屿水深达20米以上,灶屿至码头约8公里航道水深条件较差。

③进出白马航道从东冲口水道经青山岛北侧,穿越长腰岛与白匏岛之间水道,经白马门水道至白马门,航程约30公里,航道宽度350米,大部分航段天然水深可满足20-30万吨级大型船舶乘潮同航。

④进出长腰岛航道从东冲口经东冲水道和青山岛东侧至码头航道顺直,航道宽度400米,局部少量疏浚可满足3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同航。

⑤进出关厝埕航道

从东冲口经东冲水道直接至港区,航程约17公里,航道宽度300米,水深大于20米。

三都澳港湾内四周群山环抱,山高一般为300-600米,只有一个狭长谷朝向东南澳口,两侧高山夹峙,一年内除少数几天刮台风(全年大于八级风以上天数仅为5.7天,港内风力最大6-8级)外,其余时间都是风平浪静,可供船舶安全锚泊。

⑥沙埕港区自然水深主航道本航道从沙埕口至八尺门长35.0公里,最小水深12.2米,可供10000吨船舶航行.

⑦三沙港区自然水深主航道

本航道从青屿至割山长5.9公里,可供5000吨级船舶航行。

⑧赛岐港区自然水深主航道

本航道从白马门口至下白石长13公里,,可供10000吨级船舶航行。下白石至赛岐长19公里,可供1000吨级船舶航行。

二锚地

①三都澳港区

三都澳港区目前共有东冲口、三屿、三都、白马门、漳湾等5处锚地,锚地面积分别为283.5万m2、306万m2、426万m2、40.7万m2、43.8万m2,总面积1100万m2。

②赛江港区

赛江港区目前共有赛岐、林炉、下白石等3处锚地,锚地面积分别为7万m2、7万m2、28.3万m2,总面积42.3万m2。

③三沙港区

三沙港区目前仅有一处三沙锚地,锚地面积约为45万m2。

④沙埕港区

沙埕港区目前共有沙埕港外、旧城、流江、马渡、铁将等5处锚地,锚地面积分别为370万m2、120万m2、17.5万m2、38万m2、12.5万m2,总面积558万m2。

沙埕湾台风(关于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

© 版权所有 新利18平台-ios/安卓/官网首页/app下载 苏ICP备2021031629号
主营区域: 上海 杭州 苏州 南京 重庆